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译文】
文公讲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注释】
- 文公:指汉昭帝刘弗陵,他曾经下令修建了石渠阁来收藏图书资料,但后来因为政治腐败而废弃,这里代指被废弃的讲堂。
- 蜀人传:指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他在蜀国期间曾修建了武侯祠,并在那里讲解《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将其讲解的内容刻在石柱上,称为“石渠阁”。
- 讲席:指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讲学之地。
- 高台:指石渠阁,即石渠阁遗址。
- 丰碑:指石渠阁的石碑,上面刻有诸葛亮讲解《论语》、《孝经》等内容的文字。
- 冥漠:指石渠阁已经废弃,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文公讲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文公讲堂的盛衰变迁,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期待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