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诗句赏析:

  • 诗眼:空
  • 关键词:城空、野火、飞云殿、漳水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邺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惋惜和对和平的向往。诗的前四句通过“城空”一词,营造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战争带来的破坏。而“东风吹野火”,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荒凉之感,野火象征着战乱和破坏,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后四句则转入人事,诗人通过“武帝宫中人去尽”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这里的“武帝”显然指的是古代的一个皇帝,他的宫殿已经成为废墟,人也已经离去。这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辉煌的怀念,也暗示了现实的衰败和无常。
  • “年年春色为谁来”则是一个哲理性的思考,诗人通过询问春天的色彩为何不再出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春天作为生命的象征,其色彩的消失象征着生命力的消逝,也暗示着人类生命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 整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对邺城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空”字不仅是对邺城荒凉景象的描述,也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语言风格朴素而真挚,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同时,它也体现了岑参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登古邺城》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邺城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叹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岑参个人的情感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