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主要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受挫后的情感和心境。下面将逐句进行诗意解读:

  • 诗句解析
  1. 北山有芳杜:描绘了北山上生长着芬芳的杜若,象征着自然之美。
  2. 靡靡花正发:描述了花开正盛的景象。
  3. 未及得采之:表达了未能采摘到美好事物的心情。
  4. 秋风忽吹杀:突然而来的秋风带走了美好的一切。
  • 译文参考
    北山上有芬芳的杜若,花儿盛开正当春光明媚。然而尚未来得及采摘,就被秋风无情地摧残。

  • 关键词注释

  1. 芳杜:芬芳的杜若,一种植物。
  2. 靡靡:形容花开时的美丽。
  3. 秋风:指自然的风,也暗示着政治上的变故。
  4. 采之:采摘,指获取美好事物的行动。
  5. 秋风忽吹杀:形容美好事物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所破坏。
  • 赏析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比喻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的经历。诗中的“未及得采之”和“秋风忽吹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当时的文人中并不罕见,但张九龄能够以更加细腻和深刻的笔触表达出来,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共鸣。

《感遇》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价值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九龄作为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政治动荡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