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注释】
扁舟:小船。沧浪叟:渔父的代称,即渔翁。心与沧浪清:心境像江水那样清澈。沧浪:江流。道:说。乡里:家乡。竿头:鱼竿顶端的竹节。鼓枻(yì):拍船桨。楫(jí):船桨。深意:深远的用意。取适:得到舒适。非:不是。
【赏析】
《渔父》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的前两句写渔父的外貌和神态,后两句写渔父的捕鱼生活。全诗通过写渔父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追求,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渔父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
前两句“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写渔父的外貌、神态,突出渔父的悠然自得、超然世外。这两句中,“叟”是对渔父的尊称,也是对其生活状态的一种概括。“沧浪”,指江流。“叟”字,则写出渔父的年龄,同时也暗示出他的阅历和智慧。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渔父的外貌,而且写出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让人感到他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达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
后两句“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则是具体描绘了渔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滩上饭”指的是在滩涂上吃饭,这是渔夫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而“芦中宿”则是指住在芦苇丛中的住所。这两句话不仅描绘出了渔父的生活细节,而且也表现出了他的闲适和从容。同时,这两句诗也反映出了渔父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他并不把捕鱼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是把享受自然、欣赏生活当作自己的主要乐趣。
“手持一竿竹”,则是进一步描写了渔父的生活环境。这里的“竹”指的是渔竿上的长竹节,它既是渔夫们的工具,也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也表现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这也反映出渔父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他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渔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竿头钓丝长丈馀”指的是渔竿顶端的钓线很长,可以垂到水面下几十米的地方;“鼓枻”(yì)则是指拍动船桨。这句诗描绘了渔父如何通过技巧和耐心来捕捉到大鱼。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渔父的技艺,也表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这两句诗则是点明了渔父生活态度的深层含义。这里的“世人”指的是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他们很难理解渔父的真正用意。而“此翁取适非取鱼”则是说渔父虽然能够捕鱼,但他更看重的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这两句诗既揭示了渔父的真实用意,也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整首《渔父》诗歌通过写渔父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追求,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渔父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