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解析:
诗句释义:
- “戏问花门酒家翁” - 这是诗人对一位卖酒的老者的戏谑提问。这里的“花门”可能是指某个以花卉命名的地方,或者指的是卖酒的场所。而“酒家翁”则直接指这位卖酒的老翁。
- “老人七十仍沽酒” - 这表明这位老翁已经70岁了,但仍然在卖酒。这里的“沽酒”指的是售卖美酒的意思,而“七十”则表明老翁的年龄。
- “千壶百瓮花门口” - 描述的是老翁所卖的酒量之多,可能是用“千壶百瓮”(即许多壶和瓮)来形容,意味着他的生意非常兴隆。
- “道傍榆荚仍似钱” - 这里使用了一个比喻,将路边的榆荚比作钱币。榆荚通常很小,而钱币则更加显著,这里可能意在表达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也可以被赋予某种价值或美感。
- “摘来沽酒君肯否” - 这是一种反问句式,询问对方是否会接受这种小东西作为支付的方式,也就是是否接受用榆荚作为酒钱的交易方式。
译文:
戏问花门酒家翁,
七十岁犹卖酒千壶,
路边榆荚似钱般,
买酒何妨一榆荚?
注释与赏析:
- “戏问花门酒家翁”:通过“戏问”表达了一种轻松诙谐的态度,而“花门”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卖酒的地方。这里的“酒家翁”则直接指向了卖酒的老翁。
- “老人七十仍沽酒”:描绘了老翁的年纪以及他的职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老年工作者的尊重和敬意。
- “千壶百瓮花门口”: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老翁的酒量之大,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生意十分兴旺。
- “道傍榆荚仍似钱”:使用了“如钱”这个比喻,将榆荚比作钱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也反映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也具有某种价值或美感。
- “摘来沽酒君肯否”:这是一个反问句式,表达了一种疑问,询问对方是否会接受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物作为支付的方式,同时也展现了交易双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