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释】

①荀媪:人名,此指荀氏女。②五松山: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山上有五棵松树,故有此称。③田家:农家。秋作:秋季的农事。⑤雕胡饭:用菰米(即茭白)做的米饭。⑥漂母:韩信曾受漂母之食,后得富贵,不忘其恩,三次谢绝刘邦的封赏。⑦三谢:三次辞让。

【译文】

我住在五松山下,寂寞无欢。

农家秋收十分艰难,邻家少女夜晚辛苦劳作着。

献上用菰米做的米饭,月光照在洁白明亮的盘子上。

使我惭愧,像韩信那样,再三推辞不肯接受。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生活的诗。诗中描写了农家在秋天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人民的善良与勤劳。

“我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首句开门见山,点明自己住宿的地点。“宿”,是住宿;“五松山”,是山名,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下”,是下面、下面地方的意思。“荀媪”,人名,此指荀氏女。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位荀媪家的农家生活情景。

第二句说:“我住五松山下,寂寥无所欢。”这句是写诗人在荀媪家过夜的情况,也是全诗的开头,是概括性的叙述。“寂寥无所欢”,是说诗人心情郁闷,没有快乐。“所欢”,本义是喜欢,这里是指快乐。“无所欢”的“所”、“无”都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和“那”。 “无所欢”,意思是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事。“无所欢”,语出《古诗十九首》中的“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意谓心中郁结着愁思,独自长久地叹息而更加悲伤。这里“无所欢”,是说自己因为身在他乡,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所以感到闷闷不乐。

第三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农家们正在辛勤地收割庄稼,而邻家的姑娘们则正在冒着冷风连夜捣洗衣服。“秋作”,指收获;“舂”,指搓洗谷物。“寒”字写出了姑娘们连夜劳作时的寒冷。“夜舂寒”,是说姑娘们在夜里仍然在不停地劳动着。“寒”,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劳动的场所。这两句诗描写了农家们一年四季都在辛勤地劳作着,而姑娘们则在寒夜里还在继续劳作着。这种景象,使人感到十分辛酸和悲愤。“秋作”二字,既是对前句“作”字的具体解释,又为下文“田家”一词作了铺垫,使诗句更加紧密。同时,也突出了农家们一年到头都在辛勤劳作着这一特点。

第四句“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姑娘们跪下双手捧上了用菰米做的饭,明月照得清白洁净的盘子发亮。“雕胡饭”,是古代的一种粮食制品,以菰(茭白)作为原料。“跪进”二字,既表明了姑娘们的身份地位,又表现了她们的恭顺和勤劳;同时也暗示了她们的生活状况。这里的“雕胡饭”并不是真正的菰米饭,而是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方便食品;而“跪进”一词则更具有诗意色彩,它既表现了姑娘们的恭顺和勤劳,同时又暗示了她们的生活艰辛。“月光明素盘”,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洁白的盘子。这两句诗描写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的勤劳能干。姑娘们的这种表现,既体现了农家们的勤劳精神,又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五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原指漂洗丝绵的人,泛指给人洗衣做饭、提供食宿的人。这里是借以代指那些给农家们提供帮助的人。“惭”字,既表现出了姑娘们的谦虚谨慎,又反映出她们的感恩之心;同时也暗示了她们的勤劳能干。“三谢不能餐”,意思是说姑娘们再三推辞而不肯接受施舍。这一句诗既表现了农家们的勤劳精神和感恩之心,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和矛盾冲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农家们过着贫苦的生活,而一些地主官僚却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农家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忍受种种苦难和折磨。而当农家们向施舍者表示感谢时,施舍者却往往以官老爷自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种情况,使得农家们感到十分惭愧,甚至不敢接受施舍者的恩惠。因此,这一句诗既表现了农家们的勤劳精神和感恩之心,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和矛盾冲突。同时,这也反映了农家们在贫困生活中渴望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家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农家们的勤劳能干和感恩之心,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和矛盾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