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注释】: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的一生,从他少年时期开始,到他在三国时期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再到他在晚年继续辅佐刘禅巩固国家,直至去世,最后被追封为武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首联“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表达了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的时代。这个乱世中的英雄豪杰都在为了争夺天下而努力。
颔联“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描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各大势力尚未确立,只有少数英雄才能够立足。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颈联“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则揭示了诸葛亮崛起的历史背景,即汉朝末年,王莽篡位后,天下大乱,正是诸葛亮崭露头角的时刻。这里用“赤伏”暗指王莽的篡位,“卧龙”则是诸葛亮的代称。
接下来的内容,诗人通过描绘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忠诚。如“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描绘了诸葛亮年轻时在南阳躬耕自给的生活,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再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美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尾联“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则是诗人对诸葛亮的赞颂。这里的“管仲”和“鲍叔”,分别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相国管仲和鲍叔牙,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智者。诗人认为,如果诸葛亮能够得到他们的智慧和才能,那么他的名字将会被永远铭记,成为千古留名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