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注释:
- 楚人不识凤:楚国的人不认识凤凰,指他们不懂得欣赏凤凰的珍贵。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和美好。
- 重价求山鸡:因为凤凰的稀有和珍贵,人们愿意付出高价来换取。
-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以前传说中的凤凰,现在才知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凤凰。这里的“献主”是指传说中被献给帝王的凤凰。
-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我居住在漆园的北边,很久没有去过咸阳的西边了。漆园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学者隐居的地方,而咸阳是当时的都城。
-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风吹动着落叶,太阳也随着落下,鸟儿们也开始鸣叫起来。这里的“节变”指的是季节的变化,而“流莺啼”则是指鸟儿们在歌唱,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秋日景色。
-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桃花和李花还没有开放,小路也显得幽静冷清,没有人来走。这里的“寒未开”表示春天还没过去,而“岂来蹊”则是指小路的偏僻寂静。
-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你今天好像刚刚开出了花朵,真是如同青云一样高高在上。这里的“花萼”是指花朵的花托,而“若与青云齐”则是指你的才华和品行都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高远。
-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等到了这个时节,桑叶已经变得绿油油的,春天的蚕虫开始在农家的院子里活动。这里的“中闺”是指农家的内院,而“起春蚕”则是指春天的蚕虫开始活动起来。
-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太阳升起的时候,布谷鸟的叫声响起,农民们都拿起锄头准备去田间劳作。这里的“拥锄犁”是指农民们正在忙碌地耕作农作。
-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回头看我没有什么土地,东边的农活还需要别人帮忙完成。这里的“东作”是指东边的农活,而“谁相携”则是指需要有人帮助来完成农作。
-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古代的圣人傅说能降下甘霖,让农作物得到滋润;伟大的发明家公输班造出了云梯,用来攻城掠地。这里的“降霖雨”是指降雨滋润大地,而“造云梯”则是指建造云梯用于攻城作战。
-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羌、戎等少数民族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君子却感到自己就像陷入泥潭一样难以自拔。这里的“羌戎事”是指羌族和戎族之间的战争,而“涂泥”则是指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如果有报国的大计,成功之后也不会炫耀自己的权势地位。这里的“有长策”是指有长远的计划或策略,而“羞执圭”则是指不炫耀自己的权势地位。
-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没有办法去拜访贤明的君主,只能带着书卷回到简陋贫寒的生活中去。这里的“谒明主”是指拜见贤明的君主,而“杖策还蓬藜”则是指拿着书简回到简朴贫困的生活中去。
-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访问我的家乡,知道我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这里的“相访”是指再次来访,而“知我在磻溪”则是指知道我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相见的期望。诗人以楚人不识凤凰为引子,通过比喻的方式展现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和祝愿。最后,诗人用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