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注释】:
-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贤良之士有着高尚的德行和事业,就隐居在沙塘陂这个地方。贤人:道德高尚的人。素业:高尚的品行。
-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竹子的影子映照着秋天的月色,荷叶的衣服落在古老的池塘之中。竹影:月光照射在竹子上形成的影子。
-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闲暇的时候阅读《山海经》,然后躺在遥远的帷幕中睡去。
-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暂且沉溺于田园的乐趣,于是就荒废了山林中的修道。耽:沉溺。
-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野外斟着芳香的美酒,园中的蔬菜烹煮着露水滋润的新葵菜。
-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如果能栽培桃李之类的树木,就帮我修建茅草房。树:培养、栽培的意思。
【赏析】:
这首五言诗是诗人写给一位隐居不仕的隐士闾丘处士的赠诗。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二句写这位隐士的高尚品德与不凡的才学。“贤人”一词,表明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尊重;“素业”,指的是他的高尚品德或崇高的事业;“乃在”两句,说明他选择隐居的原因。“沙塘陂”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家乡附近的地方。“竹影”、“月”都是写景,“扫”、“落”二字则用得十分巧妙,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三、四句又回到对隐者生活状态的描写,“闲读”、“散帙”都表明了他清贫而悠闲的生活,“遥帷”则描绘了他远离尘嚣的隐居环境。
五、六句写隐者所从事的活动——读书和品茶。“山海经”是一部古代的地理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博物志之一,“散帙卧遥帷”暗示了他喜欢读书的习惯以及远离世俗喧嚣的生活环境。“田家乐”即农家乐趣,这一句表明他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诗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这位隐者能够像栽培桃李一样栽培自己的品德和学识,那么诗人愿意为他建造茅草屋,表示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却充满了诗人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