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注释】

1、书怀 :写自己的感受或志向。

2、常赞府 :指常赞府之妻南陵夫人。

3、星入汉年 :岁星入汉,谓天象变异。

4、方朔见明主 :汉武帝时,东方朔为太中大夫,以滑稽著称。

5、中天谢云雨 :谓云雨散去,天晴了。

6、麒麟阁 :《史记·张丞相传》载张良于未遇韩信以前,曾置酒一斗肉三升酱,与客大论从横时事,自陈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军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后因以“麒麟阁”借指名将贤臣。

7、朝市乖 :指仕宦失意。

8、中门立 :《礼记》:“古者重冠者,使之君国,重冠者,使之治其家。故天子适诸侯,非问不出于宫;诸侯适天子,非问不时而出。”《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夏五月,行幸雍,祠五畤。至汧,获黑龙,于是作《赤精子之歌》,群臣上寿。武帝欲封禅,齐人主父偃上书谏止,武帝怒而杀之。

9、白纻 :一种细布。山 :指白纻山。

10、鲁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

11、毒草杀汉马 :指王莽的官田制度,使农民无田可耕,饥寒交迫,甚至饿死。毒草是比喻。

12、云旗 :云旗,即云旗,用彩绘的云作为旌旗,象征天子。

13、西二河 :指今四川、云南一带。

14、七擒 :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故事。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

15、园葵 :向日葵,喻指汉朝忠臣。

16、咸阳 :秦都城。

17、数斗玉 :形容自己微贱。

18、盘粟 :形容自己贫贱如粟粒。

19、契宰衡 :指西汉初的宰相萧何,曾辅佐刘邦定天下,功高震主。

20、钓 :隐居不仕。

21、咸阳 :秦都城。

22、累岁 :连续多年。

23、鲁女 :鲁国的美女。

24、园葵 :向日葵,喻指汉代忠臣。

25、七擒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捉孟获的故事。

26、鲁人讥 :比喻不被理解,遭人嘲笑。

【赏析】

本诗作者王褒(约公元前7世纪),字子渊,蜀郡成都人。景帝末年(公元前153年),举孝廉,授左内史侍丞,后迁御史大夫,出则为长沙太傅,卒于任上。他善辞赋,尤善《圣主得贤臣颂》、《四子讲德论》、《画旱雨图序》。他的《圣主得贤臣颂》,歌颂汉宣帝的贤明和汉世的繁荣昌盛,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此诗就是一首抒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全诗以抒发感慨为主,感情深沉,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首联写诗人在京城长安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岁星进入汉室,象征着祥瑞,而东方朔则被皇帝赏识重用,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景象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岁月流逝,东方朔也离开了朝廷这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这不禁让人感到惆怅不已。

颔联紧承前文,描绘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在京城长安与友人相聚的日子虽然美好,但却如同短暂的春光一样转瞬即逝,转眼之间又迎来了秋风萧瑟的时节。诗人此时心中无比惆怅,仿佛看到了天空中的云雨飘散而去,大地变得一片宁静。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感。自从离开京城长安以来,诗人再也没有踏上过那片曾经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怀念之情。而昔日的知己好友们也已经各自为政,不再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了。这种变化令人感到惋惜和悲伤。

尾联突然转变了主题,转而描述了诗人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云南地区五月正值雨季,却接连不断地有军队在此地丧生。这些士兵大多是因为战争而牺牲的,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战场上。至今仍然有人在谈论这场灾难,让人无法忘记那段悲惨的历史。

整首诗以抒发感慨为主,情感深沉且细腻。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的欢聚时刻以及离别后的孤独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同时,通过对云南地区战争伤亡情况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剧的深深忧虑。此外,诗句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