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游泰山六首·其四 注释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 “清斋”指的是清净的斋戒生活,通常用于修行或静心。
- “三千日”可能意味着长时间的斋戒,以净化心灵。
- “裂素”指的是撕裂白色的丝绢(古代书写时常用白色丝绢作为纸),“写道经”则是指抄写佛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佛经的虔诚抄写和对佛法的深入研究。
-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 “吟诵”指诵读或朗诵。
- “有所得”表示通过吟诵获得了某种领悟或者智慧。
- “众神卫我形”意味着在诵读的过程中,仿佛有众多神明在守护着自己,保护着身心。
-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 “云行”描述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
- “信长风”可能是指大风,或者是形容风吹动云雾的样子。
- “飒若羽翼生”形容风势强劲到仿佛能生出羽翼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风的力量和美丽。
-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 “攀崖”表示登上高峻的山崖。
- “上日观”可能是指到达山顶观看太阳的地方。
- “伏槛窥东溟”中的“伏槛”可能是指从低矮的栏杆处向下看。
- “窥东溟”即远望东方的大海。这里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大海的场景。
-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 “海色”泛指大海的颜色或景象。
- “动远山”可能是指大海波涛汹涌,使远处的山峦也随之动摇。
- “天鸡已先鸣”中的“天鸡”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报晓的动物——鸡,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天刚微明。
-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 “银台”可能指的是银色的平台或建筑。
- “出倒景”形容景色在平台上显得颠倒或错位。
- “白浪翻长鲸”形容海面上的波浪如同翻卷的长鲸一般汹涌澎湃。
-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 “不死药”指的是长生不老的药物。
- “安得”表达的是如何才能得到。
- “高飞向蓬瀛”中的“蓬瀛”是两个神话中的美好地方,分别代表蓬莱仙岛和瀛洲仙岛,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所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的梦想。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在泰山上的经历和感受。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云行和风的描写、山与海的动态变化以及长生不老的追求等,都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个人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