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写诗人与妓女登上栖霞山;“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写诗人登上栖霞山后所见的景色:“碧草”是山中之色,“柳与梅”是山上之花,“争春”是花之动态,写出了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为下文的“谢公自有东山妓”做铺垫。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写诗人登上栖霞山后所见的景色:谢安是东山名士,他常在山上饮酒作诗,有“东山再起”之志。这里说谢安的妓女坐在屏风前,如同鲜花一般美丽动人。这是写谢安的风流韵事,也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慨。“今日非昨日,明还复来”,“明”应为“莫”,“复来”指再来,意思是说:今天的情况不是昨天所能相比,明天还会再来。“明日还复来”,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难料的感概。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用典入诗,化用谢安《咏笛》中的诗句:“苦声直胜鼓吹,清赏虚过管弦”,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但仍然想喝酒唱歌,然而心力不济,已经无法支撑下去了。这一句是说:自己老了,还是想喝上一杯美酒,唱上几首歌,可是现在不行了。“白发”是人的生理现象,“绿酒”指美酒,“强歌”是指强自歌唱,“心已摧”指心力已尽。诗人通过这一层转折,写出了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凉心情。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中酒。”“君不见”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要说”、“别提”“不要讲”等意思,用来表示下文将要讲述的内容,与上文所叙述的内容相对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梁王池上月”是古人常用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于东阳作小庄园。种竹万余株,环宅水周流。兴废盛衰,皆言‘很子(谢灵运小名)’事。唯坏一墙而已。……夜中于西堂上总角乘肩舆游戏,不觉至晓。王公诸公共易其墙而欣赏之。……太傅时为己赋《伐竹》诗:‘无多见即成伎俩,多少当年意气。’则知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中酒也。”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写出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追忆。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想到梁王已去,明月还在,不禁发出一声长叹:“黄鹂呀!你愁醉了,为什么还要鸣叫呢?”“梁王”指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明月”指月亮,“黄鹂”指黄雀,“愁醉”指沉醉。这句诗意思是:梁王已去,明月依旧,黄鹂也愁闷地沉醉在春天里,发出哀鸣。诗人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不能挽留的慨叹。
最后两句:“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分明”是清楚的意思,“感激眼前事”指诗人面对眼前的现实生活,有所感怀、有所思考。“莫惜醉卧桃园东”,意思是说:请允许我痛饮一番,醉倒在桃园里吧。“桃园”代指美好的生活或理想的境界。“莫惜醉卧桃园东”,是说不要怜惜自己,要尽情享受美好生活,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
【答案】
携妓登粱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中酒。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