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注释】
天台:指浙江天台山,为道教名山之一。
四明:浙江东部地名,在今宁波市境内。
华顶:指天台的华顶山,为道教名山之一。
百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赤城霞: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处,此处代指天台山。
沧岛月:形容月光皎洁如海中小岛。
溟渤:大海。
大鹏翻、巨鳌没:都是神话传说中大鸟的形象。
翕忽(xī hū):迅速移动的样子。
倪:同“几”,边际。
观奇迹:观赏神奇的景象。
无倪:没有边际。
好道心不歇:爱好道家思想的心情不会停止。
攀条摘朱实:采摘树上的红色果实。
朱实:红色的果实。
服药炼金骨:服用丹药锻炼金骨。
安得:哪里能够。
生羽毛:长出羽毛。
千春:千年。
卧蓬阙:比喻长生不老。
【赏析】
此诗是诗人登天台山所作。首联总写天台山的壮丽景色;颔联写天台山之景;颈联写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尾联写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追求仙道的豪情。全诗气势雄浑,想象丰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天台县境内,是中国东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人登上这座山巅,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环绕,白云缭绕,仿佛置身仙境。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这里的“四明”指的是今天的宁波一带,而“华顶”则是天台山的主峰。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座名山的壮丽景色。
诗人又描绘了天台山的美丽风景。他写道:“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意思是说,天台山的大门前有一片红霞,楼阁里则栖息着明亮的月亮。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比喻手法,把天台山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表达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他写道:“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意思是说,云雾中,一只巨大的神鸟正在翻飞,一只巨大的神鱼正在跃出水面。这里的“大鹏”和“巨鳌”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神秘的力量和无尽的希望。诗人通过对这些神兽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神仙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对仙境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他写道:“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意思是说,风浪翻滚,神怪们纷纷出现,但神奇的景象却永无止境。而自己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却是永不停歇的。在这里,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诗人表达了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他写道:“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意思是说,如果能有翅膀飞翔,就能像神仙一样在天上遨游。而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长生不老的境界呢?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想象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更表达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哲学的深度理解。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