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注释】
蜀国:指今四川一带。邈:邈远,高远。
周流:周游,漫游。试登览:尝试登高远眺。绝怪:极奇怪。安可:怎能。息:止息,停歇。青冥:青天,高空。倚天开:形容云彩高悬于天。错:色彩错杂。疑:好像。画:绘画。泠然紫霞赏:冷清的紫色彩霞使人赏心悦目。紫霞:紫色的云霞。果:果真,果然。锦囊术:用五彩丝线缝成的袋子,比喻美好的诗篇。紫霞:紫色的云霞。果:果真。
石上弄宝瑟:在岩石上弹奏着玉制的瑟。
平生:一生,此指过去。微尚:微小的志向,意即微不足道。有微尚:有微不足道的志向。欢笑:快乐地笑。毕:尽,完。
烟容:烟雾中的面容。颜:容颜,面貌。尘累:世俗的烦扰。忽相失:忽然全都消失了。
傥(tǎng)逢:倘若遇到。骑羊子:骑着仙羊的人,传说中仙人的形象。携手:手挽手,表示亲近和友谊。凌白日:一起攀登至天空的最高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当时正在峨眉山游览。全诗以咏叹峨眉山的雄伟壮丽为主旋律,通过描绘登临峨眉山所见之奇景异状来抒发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和热爱之情。诗中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气魄和特色。
首联“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两句,是写峨眉山与一般名山不同之处。蜀国的名山很多,但峨眉山则显得尤为高峻、秀美,令人望而生畏。“邈”,遥远;“难匹”,无法比拟。
颔联“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两句,是说在峨眉山游览时,诗人尽情欣赏了各种奇特景观,并觉得这里的风景美妙得难以言表,于是不禁驻足观赏,久久不离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峨眉山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和对峨眉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颈联“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两句,是写峨眉山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特点。“青冥”,青色的天空;“倚天”,高高悬于天边。这两句诗描绘了峨眉山云海浩渺、气势磅礴的景象。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峨眉山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
尾联“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两句,是说诗人在游览峨眉山时,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峨眉山游览过程中获得的灵感和创作的愉悦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又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峨眉山的独特魅力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摆脱世俗束缚。
这首诗作于唐代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当时正在峨眉山游览。全诗以咏叹峨眉山的雄伟壮丽为主旋律,通过描绘登临峨眉山所见之奇景异状来抒发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和热爱之情。诗中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气魄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