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注】

  1. 荆州:指荆州郡。荆州为三国时魏的重镇。2.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3. 巴陵:地名,在今湖南岳阳县西南。4. 三苗国:古国名,在今湖南西部。《史记•陈涉世家》谓“三苗之民”起兵反汉。5. 三湘道:即湘江两岸,因湘水流经湖南省境而得名,后称湘水流域为三湘。6. 郢路方丘墟: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7. 章华:楚宫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8. 风悲猿啸苦:猿啸声悲切凄苦。9. 日隐西赤沙:太阳落于赤沙(即赤色沙滩)之下。10. 月明东城草:月亮照见东城(即东边的城市)的草。11. 关河望已绝:关山河流都已断绝。12. 氛雾行当扫:云气雾霭都将扫荡干净。13.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长久地呼唤上天可以听到,我要质问苍天。
    【赏析】
    《临洞庭言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对荆州一带战乱之后荒凉景象的感慨之作。
    首联:“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意思是说修大的蛇盘踞在洞庭湖中,象也来到江中岛屿上。比喻战乱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百姓流离失所。
    颔联:“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意思是说堆积的骨头成了巴陵郡,遗言传到楚国人那里。这里用典,“积骨”暗指战乱,“巴陵”指荆州,“楚老”即楚国人,指诗人自己。
    颈联:“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意思是说水尽处是三苗国,土地狭窄处是三湘路。这里也是借典。《史记•楚世家》载:战国时期,三苗族兴起,被周朝派兵征服。“三苗国”即指三苗族建立的国家。“水穷”指水尽处,“地窄”指土地狭窄之处,“三湘道”即三湘水系地区。这里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尾联:“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意思是说年岁已晚天显得特别高峻,国家危险人们变得干瘦枯萎。这里也是以自然景色比喻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全诗通过写洞庭、江岛、巴陵等地的自然景物和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切和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