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诗句释义:
-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指去年与匈奴在桑干河和葱河的边界进行战斗,今年又在葱河流域作战。
-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指在条支海洗涤武器,在天山雪地放牧马匹。
-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形容长期的征战使得军队疲惫,士兵年老体弱。
-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指出匈奴人将杀戮当做耕作的方式,历史上只见白骨和黄沙。
-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指秦始皇时在边境修筑城堡以躲避匈奴的侵扰,汉朝仍有烽火台传递战争信息。
-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烽火台不断燃起,战事没有结束的时候。
-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描述在野外战斗中,士兵英勇牺牲,败兵号角声中流露出悲壮之情。
-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指乌鸦和老鹰啄食尸体的内脏,并叼走挂在枯树上的尸体。
-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指士兵在荒野中涂写,而将军则无所作为。
-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最后领悟到兵器是凶器,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译文:
去年我们在桑干河源头打仗,今年又去葱河流域作战。
在条支海上清洗兵器,在天山雪地牧马放歌。
漫长的万里征战,全军将士都变得衰老疲惫。
匈奴人把杀人当做耕种,自古以来只有白骨黄沙的土地。
秦始皇时建起长城以抵御胡人的入侵,汉朝也有烽火台报信。
烽火台不断燃起,战事没有结束的时候。
在野外战斗时勇士们英勇牺牲,战败的士兵们号角声中流露出悲壮之情。
乌鸦和老鹰啄食尸体的内脏,并叼走挂在枯树上的尸体。
士兵们在荒野中涂写,而将军们却无所作为。
最终明白兵器是凶器,只有在迫不得已才会使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和士兵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战事,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频繁;接着描述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和英勇牺牲,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和认识,认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应使用武力,而非频繁发动战争。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