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请对下片写词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进行分析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诗中的意象、情感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本诗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人叙事,情景交融,委婉动人。首句点明季节是深秋,时令正是寒食。“举头”两句,写词人抬头仰望天空,突然望见一群大雁正飞向南方。她见到南雁,便想到自己的处境:丈夫远行不归,自己独守空闺,孤苦无依;丈夫在外,音讯杳然,相思难解。一个“忽”字,写出了词人乍一见雁的惊奇之情,一个“见”字,表明了她此时的心情。一个“情何限”三字,则把这种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句话里,既表现了词人盼望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和强烈的相思之苦,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悲苦与怨愤。这一句中“千声万字”形容雁阵声势浩大,而“情何限”则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深情和哀愁。

“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这句是说丈夫薄情寡义,连一封书信也没有。“薄情夫”是说词人所嫁之人薄情寡义。“一行书”指一封书信。这里以“千字”来形容信的内容之多。“也无”表示失望,没有收到丈夫的书信,自然更无法知道他的近况。这一句中“薄情夫”突出了丈夫的无情;“一行书也无”则表现出词人的失望和怨恨。

末两句,词人借物抒怀,托雁传意,抒发自己因丈夫不归而产生的怨恨,希望丈夫早日归来的愿望。“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这两句是说,由于丈夫不归,词人只好独自哭泣回到卧室里,泪水浸湿了红粉,暗喻着女子的相思之苦和怨恨之情。这两句中,“泣归”二字将词人因丈夫不归而产生的痛苦和怨恨之情表达得十分真切感人;“和泪淹红粉”则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女子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相思之苦。

【答案】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译文)

赏析:

此词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全词采用倒叙方式,开头先写女子看到北雁南飞时的情景,接着写她在闺房里的怨恨和伤心,最后写她等待雁儿回来时的情景。

首句“举头忽见衡阳雁”,写女子抬头看见南飞的大雁。“举头”二字写女子抬头的动作,“忽见”“千声”、“万字”,写她看见大雁时所见情景。大雁南飞,象征着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也象征着男子外出远游。“千声万字”形容雁群声势浩大。这一句中“忽然见”、“多声”、“多字”等词语,把女子见到雁群时的惊喜和急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叵耐”二字则将女子的埋怨情绪表露出来。

第二句“叵耐薄情夫”,直抒胸臆,点明女子的埋怨之情。“薄情夫”即薄情男子。“一行书也无”,写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失望和怨恨之情。这一句中“一行书”指一封书信,“无”则表示失望、无奈之情。这一句中“薄情夫”、“一行书”等词语,把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产生的失望和怨恨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感人。

第三句“泣归香阁恨”,写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产生的怨恨和悲伤之情。“泣归”二字将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产生的痛苦和怨恨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感人。这一句中,“泣归”、“香阁”、“恨”三字,分别描写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产生的痛苦、悲哀和怨恨之情。

末两句“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写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产生的期望和希望。“待雁却回时”写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期待他回来。“也无书寄伊”写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感到绝望。这两句中,“待却回时”、“无书”等词语,将女子因丈夫不回信而产生的希望和绝望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感人。

全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结合,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