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有五色禽,叫啸含仙曲。
根虽限剑门,穴必通林屋。
方诸沧海隔,欲去忧沦覆。
群玉缥缈间,未可量往复。
何如当此境,终朝旷遐瞩。
往往草檄馀,吟哦思幽独。
早晚扫欃枪,笳鼓迎畅毂。
休飞霹雳车,罢系虾蟆木。
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
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不管安与危,不问荣与辱。
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
纫兰以围腰,采芝将实腹。
石床须卧平,一任闲云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绵竹山四十韵》。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第一联:“合有五色禽,叫啸含仙曲。”
- “合有”:表示存在或拥有的意思。
- “五色禽”:五种颜色的鸟,这里可能是指不同品种的鸟儿。
- “叫啸”:鸟儿的叫声。
- “含仙曲”:蕴含着神仙般的旋律或意境。
- 注释:”这里的鸟儿叫声和谐悦耳,仿佛在吟唱着神仙般的旋律。”
第二联:“根虽限剑门,穴必通林屋。”
- “根”和”穴”:这里指的是树木的根部和洞穴。
- “剑门”:地名,位于四川剑阁县,是古代著名的关口。
- “林屋”: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通常被想象成一种幽静、神秘的地方。
- 注释:”虽然树木的根系受到限制,但它们的根部却能延伸到广阔的林中;即使身处险境,也能寻找到通向仙境的路径。”
第三联:“方诸沧海隔,欲去忧沦覆。”
- “方诸”:古代的一种容器,形状像方盒。
- “沧海”:大海,这里用来比喻广阔无边的空间。
- “欲去”:想要离开。
- “忧沦覆”:担忧自己会被淹没、摧毁。
- 注释:”尽管身处广阔的海洋之中,我担心自己会被海水淹没、摧毁。”
第四联:“群玉缥缈间,未可量往复。”
- “群玉”:指美玉、宝石等珍贵物品。
- “缥缈”:形容轻盈飘渺的样子。
- “往复”:来回移动、变化的意思。
- 注释:”在美玉般美丽的景色中,无法估量它们来回移动、变化的情况。”
第五联:“何如当此境,终朝旷遐瞩。”
- “何如”:如何,用什么方式。
- “此境”:这里的环境或状态。
- “终朝”:整天、整日。
- “旷遐瞩”:放眼远望、眺望远方。
- 注释:”与其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不如尽情地欣赏远方的风景,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六联:“往往草檄馀,吟哦思幽独。”
- “草檄”:起草檄文,古代一种用于讨伐的文书。
- “吟哦”:吟咏、歌唱。
- “思幽独”:思考问题时感到孤独、寂寞。
- 注释:”常常还在草拟檄文之余,独自吟咏、思考,感到十分孤独。”
第七联:“早晚扫欃枪,笳鼓迎畅毂。”
- “欃枪”:星宿名,即彗星。
- “笳鼓”: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管乐器吹奏,打击鼓面发出声音。
- “畅毂”:流畅的车轴。
- 注释:”尽早将彗星扫走,让战车行驶畅通无阻。”
第八联:“休飞霹雳车,罢系虾蟆木。”
- “休飞”:停止飞行。
- “霹雳车”:一种大型的攻城器械。
- “罢系虾蟆木”:停止使用捕蛤蟆用的木制夹子。
- 注释:”不要再使用那种能够飞行、捕捉猎物的大型攻城器械了;也别再用捕蛤蟆的夹子来捕捉猎物了。”
第九联:“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
- “勒铭”:刻石留名。
- “燕然山”:山名,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 “垂芬郁”:流传下去的芬芳香气。
- 注释:”在燕然山上刻下了不朽的纪念,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芬芳气息。”
第十联:“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 “恣逍遥”:随意自在地行动。
- “群麋鹿”:一群麋鹿。
- 注释:”然后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享受着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乐趣,不受世俗纷扰的干扰。”
第十一联:“不管安与危,不问荣与辱。”
- “不管”:无论怎样,不考虑结果如何。
- “安”和”危”:安全与危险。
- “荣”和”辱”:荣耀与耻辱。
- 注释:”无论面临何种安危,也不考虑荣耀与耻辱的问题。”
第十二联:“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
- “濠梁鱼”:指生活在濠水边的鱼儿。
- “钟山鹄”:指生活在钟山的鹤。
- 注释:”我只喜欢濠水河边自由自在生活的鱼儿,哪里会怨恨栖息在钟山之巅的白鹤呢?”
第十三联:“纫兰以围腰,采芝将实腹。”
- “纫兰”:把兰草缝制在衣服上。
- “围腰”:围着腰部的衣服。
- 注释:”我用兰草缝制了一条围腰,采集了一些灵芝来填充我的肚子。”
第十四联:“石床须卧平,一任闲云触。”
- “石床”:指石头制成的床。
- “卧平”:躺下平坦。
- 注释:”我躺在石床上,任由悠闲的云彩触摸着我的身体。”
这首诗通过对绵竹山环境的描绘和作者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