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鄙既不生,惭耻更能弭。
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
吁余将四十,满望只如此。
干泽尚多难,学稼兹复尔。
穷达虽系命,祸福生所履。
天不饥死余,飘风当自止。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诗人流寓梓州,心情苦闷。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对时局的看法,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旷达和不屈。以下是逐句解释:

骄鄙既不生,惭耻更能弭。(第一联)

  • 骄鄙:骄傲自满,鄙薄他人。
  • 惭愧:感到羞耻。
  • :产生。
  • :消除,平息。
  • 译文:骄傲与自卑不再产生,羞愧感也能得到缓解。

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第二联)

  • :达到,实现。
  •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经史:古代经典,这里指学问。
  • 译文:自己可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必拘泥于经史之学。

吁余将四十,满望只如此。(第三联)

  • :叹息。
  • :将近。
  • 四十:四十岁。
  • 满望:全部的期望。
  • 译文:我行将四十岁,期望能保持现状,不再有任何改变。

干泽尚多难,学稼兹复尔。(第四联)

  • 干泽:泛指富有。
  • 学稼:学习耕种。
  • :这里。
  • 译文: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条件,但仍需努力学习耕种,不能放松。

穷达虽系命,祸福生所履。(第五联)

  • 穷达:指贫富或仕途的通达与否。
  • :决定,关联。
  • :行走,引申为实践。
  • 译文:无论贫贱富贵,都是命中注定,而祸福则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动。

天不饥死余,飘风当自止。(第六联)

  • 天不饥死余:意即老天不会饿死我。
  • 飘风:狂风。
  • 译文:即使遭遇狂风暴雨,也终会过去,不会有任何威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心境。面对国家的动荡和自身的境遇,他并未失去希望,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实现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必过分拘泥于传统学问。同时,他也认为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但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却能够决定一生的命运。这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