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 朔野烟尘起:“朔野”指的是北方的荒野,“烟尘起”形容战争开始时尘土飞扬、战况紧张的景象。这描述了战争爆发时的混乱与紧迫感。
  • 天军又举戈:天军通常指由朝廷或皇家军队所指挥的军队,这里特指对抗胡人的军事行动。“又举戈”意味着再次拿起武器参与战斗,强调了战事的频繁和激烈。

2.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 阴风向晚急:“阴风”可能是指寒冷或压抑的风,“向晚急”描绘出傍晚时分,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且气氛凝重。这种描述增强了战场的凄凉和紧迫感。
  • 杀气入秋多:“杀气”通常指战场上充满血腥和死亡的气息,“入秋多”则表达了随着季节进入秋季,战事似乎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

3.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 树尽禽栖草:这里的“树尽”表示树木被砍伐殆尽,而“禽栖草”则暗示着战争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使得野生动物无处可栖。
  • 冰坚路在河:尽管环境艰苦,但河流依然存在,表明虽然战争带来了破坏,但仍有生存的希望。

4.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 汾阳无继者:汾阳可能是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没有后续支援或援军到达。这反映了前线的孤立无援,增添了战争的艰难和残酷。
  • 羌虏肯先和:提到“羌虏”即西部边疆的少数民族,“肯先和”表示他们是否愿意首先和解。这句话反映了战争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问题。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战争中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通过对“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等场景的描述,诗人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不安。同时,“树尽禽栖草”和“冰坚路在河”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突出战争对自然的影响。最后一句“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则揭示了战争中的民族矛盾和合作可能性,反映了战争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外交策略。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