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大野白,苍芩竦秋门。

寒凉十月末,露霰蒙晓昏。

澹色结昼天,心事填空云。

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

石涧涷波声,鸡叫清寒晨。

强行到东舍,解马投旧邻。

东家名廖者,乡曲传姓辛。

杖头非饮酒,吾请造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

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

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

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

为探秦台意,岂命余负薪。

【诗句】

自昌谷到洛后门 - 从昌谷出发,前往洛阳的城门。昌谷是唐代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九月大野白,苍芩竦秋门 - 九月时节,广袤的原野被白雪覆盖,苍翠的山岭挺立在秋天的城门前。

寒凉十月末,露霰蒙晓昏 - 深秋时分,寒冷的天气还未完全过去,清晨的露水和细雪使得天色昏暗不明。

澹色结昼天,心事填空云 - 天空的颜色变得淡雅,仿佛连带着心情也变得空旷,如同天空中的云朵一样。

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 - 道路之上,万里长风肆虐,野竹摇曳生姿,宛如蛇涎的痕迹。

石涧涷波声,鸡叫清寒晨 - 溪流潺潺作响,伴随着鸡鸣声迎接清晨的寒冷。

强行到东舍,解马投旧邻 - 强行赶路至东边的住所,解开马匹投奔旧日邻居家中。

东家名廖者,乡曲传姓辛 - 东边的主人名叫廖,他的家乡有姓氏“辛”的人。

杖头非饮酒,吾请造其人 - 我手中没有酒可饮,却想拜访这个人。

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 - 起初打算向南前往楚国,后来又打算向西到达秦国。

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 - 襄王和汉武帝各自留下了年轻的时光。

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 - 听闻有人在兰台之上谈论关于宋玉的事情,但他却没有了归宿的灵魂。

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 - 书房中有两行的字迹,书页上的蠹虫已经将秋天的芸草蛀蚀殆尽。

为探秦台意,岂命余负薪 - 为了探寻秦时台榭的意蕴,难道是我命中注定要背柴劳作。

【译文】
九月的田野覆盖着皑皑白雪,高耸的山峦屹立在秋季的城门之前。
深秋时节,冷风凛冽,到了十月,露水和雪花交织在一起,使得天色显得晦暗不明。
澹泊的色彩笼罩着晴朗的天空,我的心事似乎也随之空荡无物。
道路之上,狂风肆虐,野竹随风摇摆,犹如蛇涎的痕迹。
沿着石涧流淌的是淙淙的水声,伴随着鸡鸣声迎接清晨的寒冷。
我强行赶路至东边的住所,解开马匹投奔旧时邻居的家中。
东边的主人名叫廖,他的家乡有姓氏“辛”的人。
我手中没有酒可饮,却想拜访这个人。
起初打算向南前往楚国,后来又打算向西到达秦国。
襄王和汉武帝各自留下了年轻的时光。
听闻有人在兰台之上谈论关于宋玉的事情,但他却没有了归宿的灵魂。
书房中有两行的字迹,书页上的蠹虫已经将秋天的芸草蛀蚀殆尽。
为了探寻秦时台榭的意蕴,难道是我命中注定要背柴劳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昌谷到洛阳的途中所见景色及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首句交代了行程的起点和目的地,第二句描绘了旅途中的季节变化,营造了凄凉而宁静的氛围。第三句以寒凉的天气象征人生的苦闷和忧愁。第四句通过“心”与“事”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