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黯黯,云中远树黑离离。
依微水戍闻疏鼓,掩映河桥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的“赏析”,然后把握诗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最后再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
本题是诗歌的内容概括,注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
本题考查诗歌的手法,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
本题是诗歌的情感分析,注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译文:清明过后雨过天晴时,极目远望空自蹙眉叹息。湖边春山烟雾蒙蒙,云中远树朦胧一片。隐隐约约听到水边戍楼上传来稀疏的鼓声,掩映河桥之上可见酒家门前飘动的酒旗。春风暖煦草木茂盛,愁绪满怀只能借酒消愁,我徘徊吟咏无处寄寓深情。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当时作者客居长沙。诗中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图景。诗人站在湖边凝望着远处的景色,只见烟霭迷蒙,远树隐没在云雾之中,而自己却久久不能忘怀故园中的友人。这一句描写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诗人又写到自己站在湖畔,极目远望,但见湖水平静得没有波纹,好像在默默地向诗人表示自己的思慕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与关切。第三句诗人又写到了春天的景色,春山烟雾笼罩,远远望去,那树木都显得十分朦胧。这一联写景有层次感,由近到远,由实入虚。第四句写声音,诗人听到了水边的戍楼上传来的疏疏落落的号角声。这是从听觉上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五、六两句写视觉感受,诗人看到远处的河桥上出现了酒旗。诗人用一“掩映”字将河桥上的酒旗衬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这两句诗以景衬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诗人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心中却是一片惆怅。他想到自己漂泊在外,无法回到家乡去探望朋友,不禁感到无限惆怅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