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这首诗是李白的《乌夜号》。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乌夜号(wū yè háo)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这句诗描述诗人站在梦中的水边,远处是一片青色的树林。树林中有鸟儿在飞翔,当太阳升起时,这些鸟儿开始发出悲伤的叫声,仿佛在表达他们的离愁别绪。这里的“鸟”指的是“杜鹃”或“布谷鸟”,它们在春季繁殖期间会离开自己的巢穴寻找食物,然后回到巢中产卵,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天。因此,当春天过去,鸟儿们需要重新找到它们的巢穴时,它们就会发出悲伤的叫声。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月光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四周弥漫着蒙蒙的雨雾。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生死离别的场景,仿佛听到了杜鹃啼鸣的声音,那是新生与死亡交织时的哭泣。这个声音非常悲伤,能够触动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这句诗继续描绘了夜晚的氛围。随着夜幕的降临,天空中的星星逐渐变得暗淡,月亮也隐藏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上传来了杜鹃的哀伤鸣叫,这种声音显得更加凄凉和孤独。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很难忍受,他们坐在山上听着这些哭声,不禁感到悲伤和忧愁,担心自己也将老去。这里的“华发”指的是人的白发,象征着岁月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他意识到,虽然杜鹃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但这种感觉可能并不完全基于现实。诗人猜测,那些哀鸣的声音可能并非来自于蜀地的帝魂,而更像是来自远方山中的某种生物。这些生物可能是一种鸟类或者昆虫,它们在春季繁殖期间离开了巢穴去寻找食物,然后在秋季回来产卵。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能会发出一些类似哀嚎的声音,这可能是它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以避免被天敌捕食。

《乌夜号》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个关于生死、离别和无常的寓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