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阻千里,会面非别期。
握手于此地,当欢反成悲。
念离宛犹昨,俄已经数期。
畴昔皆少年,别来鬓如丝。
不道旧姓名,相逢知是谁。
曩游尽骞翥,与君仍布衣。
岂曰无其才,命理应有时。
别路渐欲少,不觉生涕洟。
【解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是诗人送别史修文时的作品。
前四句写别后相逢,但见故人而不见旧友,故人阻千里,会面非别期。“握手”二句,写在长安的故地重逢,当欢反成悲;言相见虽为欢乐,但离别之情更甚,故别时反而悲伤,“念”字点明离别之痛。“念离宛犹昨”一句,回忆与史修文分别的情景,“犹昨”二字写出了时间的短暂和对故人深深的思念。“俄已经数期”两句,写自己与史修文分别已有数月之久,此时见面,感慨万千,故人虽近而感觉却如隔天涯。“畴昔皆少年”三句,追忆当年与史修文共事的情形,意谓二人曾都是年少有为,如今岁月已逝,鬓发已白。“不道旧姓名,相逢知是谁?”两句是作者在与老朋友重逢时内心的感受:我们虽然都到了这个年纪,但是彼此的名字都已忘记了,所以这次相逢,我不知他究竟是何方之人?这里既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友人身份的关心。
“曩游尽骞翥”,写过去一起出游的情况。“蹇翥”是《庄子·逍遥游》中说的一种鸟,这里用它来比喻史修文。“与君仍布衣”,写现在与史修文相遇的情形。“布衣”指平民百姓,这里用它来表示史修文的身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怀,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最后四句写别后的生活状况和心情变化。“岂曰无其才”,“岂”字有“难道”之意,表示否定,“其才”即才干。“命理应有时”两句,意思是说,我本没有才能,只是命运使我遇到你而已。这两句是诗人自我安慰的话,同时也是对朋友的慰勉。
“别路渐欲少,不觉生涕洟。”结句是说,分手的时刻越来越近了,可是自己却不知不觉地流出了泪水。这是作者在告别朋友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答案】
故人阻千里,会面非别期。
握手于此地,当欢反成悲。
念离宛犹昨,俄已经数期。
畴昔皆少年,别来鬓如丝。
不道旧姓名,相逢知是谁?
曩游尽骞翥,与君仍布衣。
岂曰无其才?
命理应有时。
不觉生涕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