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鬟消尽转蓬稀,埋骨穷荒失所依。
牧马不嘶沙月白,孤魂空逐雁南飞。

【注释】

五原: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夜吟:即夜宿。云鬟消尽转蓬稀,埋骨穷荒失所依:云鬟,指美女的发髻;蓬,枯草如蓬。转蓬,指行旅之人。埋骨,指死后葬于荒野。穷荒,指沙漠、荒原。失所依,指无亲人可依靠。牧马不嘶沙月白,孤魂空逐雁南飞:牧马不嘶,指没有牧人放牧。沙月白,指沙漠中的月亮。孤魂空逐雁南飞,指死者魂魄飘荡不定,像大雁那样向南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的诗,写诗人在边远荒凉之地怀念故人之情景。

首联“云鬟消尽转蓬稀,埋骨穷荒失所依。”是说美女的发髻已消失(或被风吹散),而行人也稀少起来,坟墓已长满野草。此句用典。“云鬟”二句,化用汉代王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为和亲,出塞时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结下深厚感情,最后回到汉地,但人们却忘记了她。这里以王昭君自况,表达了自己对故土人民的思念之情。

颔联“牧马不嘶沙月白,孤魂空逐雁南飞。”是说牧马的人不再吹响羌笛,夜晚沙漠上的月色格外明亮,孤魂游荡在大雁南飞的地方。此句也是用典,“牧马不嘶”二句化用《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典故。苏武牧羊十九年,归汉后被匈奴俘虏,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他手持汉节,牧于大泽之滨,绝不与敌兵合作。当匈奴单于得知汉朝使者来了,便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冰窟之中,让他冻死。这时,他的部下李陵找到他,劝他投降。苏武说:“我是国家的使节,怎么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呢!”于是李陵就拔刀自杀。苏武始终坚守自己的气节。这两句诗,就是写苏武的坚贞不屈、宁死不屈的精神。这里用这个典故,既写出了边关的萧条荒凉,又写出了诗人对故国人民、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尾联“牧马不嘶沙月白,孤魂空逐雁南飞。”意思是说:牧马的人不再吹响羌笛,在月光皎洁的沙漠上,孤魂游荡在大雁南飞之处。这句诗是写大雁南飞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全诗意境凄凉,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