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注释】秋:一作“空”。妆成:梳妆完毕。宜:应该。

译文:秋近了,大雁南飞,天空高远,鹊鸟在夜间飞行。织女梳妆完毕,应是懒得再织布了。今夜渡河回家吧!明亮的月亮,应该用来穿线。微风轻拂,可以晾晒衣服了。你到来的时候,不可察觉,你的神灵的光辉照耀着。

赏析: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诞、七月七日长生大会、牛公牛朗节等。传说古时有一对悲苦男女,男的叫牛郎,女的叫织女,他们被天河隔开,一年只能在七夕相会一次。后因喜鹊搭桥传书,人们把这一天定为节日。

《迢迢牵牛星》为《古诗十九首》之一,属杂言诗体。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天长地久的坚贞爱情,后两句写真挚的爱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织女和牛郎相爱却不能长久相守,只好每年七夕之夜在银河边偷偷相会的抒情诗。

首句“秋近雁行稀”,点明季节,秋天来临,大雁南迁,排成一字形,飞向南方过冬去了。次句“天高鹊夜飞”,写大雁南飞,鹊鸟也随雁而去,它们都是候鸟,一到秋天就要迁往南方去过冬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时间、地点、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妆成”指女子妆扮停当,“渡河”指织女渡河去与牛郎会合。“妆成”二字表明了女子已经做好了迎接牛郎的准备。“应懒织”三字写出了女子的心情,她不想纺织。为什么呢?原来她心里有牛郎啊!“今夕渡河归”,表明女子今晚要渡河到天河去见心爱的人。“今夕”一词用得非常贴切,既表明了时间,又表明了女子心情之急切,可谓传神之笔。

第四句“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紧承上文写渡河之后的情景。“月皎”、“风轻”都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月皎”说明夜色已深,月光明亮;“风轻”说明夜风凉爽。这样优美的环境和气氛,正是女子晾晒衣物、准备过夜的时机。这里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月色、清风衬托出女子此时的心情——轻松愉悦、惬意舒畅。

尾联“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两句的意思是:来的时候,不能觉察他(即织女)来了,她的光辉闪耀,就像天上的神一样。这里的“神验”指的是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来时不可觉”来形容织女的到来是无声无息的,而“神验有光辉”则形容了织女对牛郎的深情和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