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
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
诗句解析及译文:
- 弄萍隈荇思夷犹 - 描述了一种在水边玩耍、徘徊的情景。”弄萍”可能意味着玩弄水面的浮萍,而”隈荇”则是指靠近水边的荇草。”思夷犹”表示思考或犹豫不定,可能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感到迟疑。
- 译文:我在水边摆弄着浮萍,徘徊不决,心中充满了犹豫。
- 注释:
- 弄萍:玩弄水面上的浮萍。
- 隈荇:靠近水边的荇草。
- 思夷犹:感到犹豫或不确定。
- 掉尾扬鬐逐慢流 - 描述了鱼儿摆动尾巴和身体,跟随缓慢流动的水。
- 译文:我摇动尾巴,扬起鳍片,跟随那缓缓流动的流水。
- 注释:
- 掉尾:摇动尾巴。
- 扬鬐:扬起鳍片。
- 逐慢流:追随缓慢流动的水。
- 应怕碧岩岩下水 - 表达了对水下岩石环境的担忧。”应怕”表明害怕的情绪,”碧岩岩”形容岩石的颜色是青绿色的,”下水”则是指水下的环境。
- 译文:恐怕这碧绿的岩石下的水流太深。
- 注释:
- 碧岩岩:形容岩石的颜色为青色。
- 下水:水下的环境。
- 浮藤如线月如钩 - 描绘了水中浮藤的形态,以及明月的形状像钩子一样。
- 译文:水中的藤蔓细长如线,而弯弯的月亮就像一把弯钩。
- 注释:
- 浮藤如线:形容藤蔓细长,像一条线。
- 月如钩:比喻月亮的形状像钩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首句“弄萍隈荇思夷犹”展现了诗人在水边游玩时的犹豫不决,反映了内心的纠结和对未知的恐惧。接下来的“掉尾扬鬐逐慢流”则描绘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由。诗中的“应怕碧岩岩下水”,表达了对水下岩石环境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最后一句“浮藤如线月如钩”,以藤蔓的细长和月亮的形状比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表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独特领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