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注释】理笙:整理笙管,使之和谐。因思往事成惆怅:因为回忆起往事,心中感到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得不到与月宫的仙女一起吹奏的美妙音乐。缑山: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赏析】《理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描写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之情。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对笙管音乐的喜爱,以及她对爱情的向往,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频倚银屏理凤笙”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倚靠在屏风前,整理着精美的凤笙的情景。这里的“频倚”表明了女子对于这种活动的频繁性,而“银屏”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的气息。同时,“理凤笙”也暗示了女子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调中幽意起春情”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整理笙管时,内心所涌现出的情感。这里的“调中”可能是指笙管的旋律优美动听,能够引起内心的共鸣;而“幽意”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深沉与细腻。同时,“春情”则表明了这种情感与季节有关,可能是由于春天的到来,使得女子更加敏感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的存在。
第三句“因思往事成惆怅”则是对前面两句情感的深化。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于过往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她对于这些往事的深深眷恋。这种眷恋使得她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
最后一句“不得缑山和一声”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缑山”是月宫的一种代称,它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境界。而“和一声”则表达了女子对于与月宫中的仙女一起吹奏笙管的愿望。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无疑给女子带来了无尽的遗憾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对音乐的热爱、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月宫的向往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性中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渴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