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
【注释】:
(1)门再吟:指再次吟诵《春秋》和《战国策》。“春秋”指《春秋左传》,《战国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韩非子所作。“再吟”即反复吟诵,以加深印象。
(2)一言能使定安危:意谓一句话就能决定国家的安全与危难。“一言之重”,语出《论语·子张》。
(3)安己危人:使自己安定而使别人危险。“己安”即自己安定,“危人”即使别人危险。“安己危人是所宜”,意谓自己安定,而使别人危险,是应该的。“所宜”即应该的。
(4)仁义不思垂教化:意谓仁义之道不用思考就能影响教化。“垂教”意为施教于民。这里强调了儒家仁义思想对教化的影响作用,但同时也表达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5)背恩亡德岂儒为:意谓背弃恩德,丧失道德的人,难道是儒家所提倡的吗?“背恩亡德”意为背弃恩德和丧失道德。“岂儒为”即不是儒家所提倡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事迹进行描述和评说,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价值取向。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首句“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是全诗的总纲,意谓一句话就能决定国家的安全与危难,使自己安定而使别人危险,是应该的。这里的“安己危人”是对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批判和反思,指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只顾自己利益而忽视他人安全的倾向。这种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和保守性,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句“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和补充。意谓仁义之道不用思考就能影响教化,但是背弃恩德和丧失道德的人,难道是儒家所提倡的吗?这里的“垂教化”是指儒家思想对民众的影响作用。儒家强调仁爱和礼义,主张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弃恩德和道德,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儒家思想的背离和亵渎。因此,作者在这里进行了明确的批评和否定,强调了儒家思想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事迹进行描绘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儒家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因此,他呼吁人们要注重自身修养,以实现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他也强调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和保守性,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