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临烹子一何庸,激怒来军速自攻。
结怨岂思围不解,愚谋多以杀为雄。
这是一首讽刺诗。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诗中写的是战国时期中山君(人名)的事迹。中山君在与敌国交战时,被敌人围困,他下令烹杀自己,以示不屈。他的这一行为激怒了来救援的军队,结果被包围的军队趁机攻打,最终被活捉,被处以死刑。这首诗就是对中山君这种愚蠢行为的讽刺。
注释:
- 春秋战国门中山君: 指中山国国君。
- 烹子一何庸: 为什么还要烹杀我呢?
- 激怒来军速自攻: 激怒援军,趁此机会攻击我。
- 结怨岂思围不解: 既然结下仇恨,为何还不解除围困?
- 愚谋多以杀为雄: 愚蠢的策略,多采用杀戮来显示自己的英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山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战乱时期统治者盲目自信、不善于用兵、甚至不惜自毁长城的行为的不满。同时,也讽刺了一些盲目追求军事扩张、不计后果的将领,他们往往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得意忘形,甚至不惜牺牲无辜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