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曾不有提弥,连嗾呀呀孰敢支。
临难若教无苟免,乱朝争那以獒为。
【注释】
门赵宣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赵盾的门人。曾不有提弥:曾,同“增”。提弥,一种猎犬。连嗾:接连发出口令,让猎犬咬住猎物。孰敢支:谁胆敢支持。临难苟免:遇到危难时,就只顾保全自己。以獒为:用猛犬做象征。
【赏析】
此诗写门赵宣子在危急关头宁死也不肯苟且求活的高尚品德。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句句用典,句句对仗工整。
开头两句:“门人曾不有提弥,连嗾呀呀孰敢支。”意思是说:门赵的弟子们没有能像狗那样吠叫来帮助他。“提弥”是猎犬名。“连嗾”,接连发出口令,让猎犬咬住猎物。“呀呀”是狗叫声。“孰敢支”,谁敢支持。这里用“提弥”、“连嗾”、“呀呀”三个典故说明,门赵的弟子们没有能帮他,只有像猎犬一样咬住猎物,才能得到生存。“临难苟免”,意为在面临危难时才考虑个人安全。
第三句:“临难若教无苟免,乱朝争那以獒为?”意思是说:面对危难,你教他不要顾及个人安危。“乱朝争”,指混乱的政局。这句表明作者认为,面对危难,应当不顾个人安危,要像猛犬一样咬住猎物。
最后一句:“乱朝争那以獒为?”意思是说:在混乱的政治局势下,为什么要把猛犬作为榜样呢?这里的“乱朝争”和前面说的“乱朝”意思相同,都是指政治上的混乱。
【译文】
门人曾不有猎犬提弥,接连发出口令让它咬住猎物。在危难中如果只图自身安全,那乱臣贼子又拿它做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