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节:

  • 诗句释义: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 译文: 我经常听说穷困卑下的书生们总是这样,你们这些富贵人家不要嘲笑他们。
  • 注释: “常”表示经常,“常闻”即常常听说;“贫贱之士”指的是贫穷低微的人;“嗟尔富者”是说你们这些富人;“莫相笑”意为不要嘲笑他们;“富贵人家”指富有之家。
  • 赏析: 此节表达了作者对于贫困学子的同情以及对富贵人家的不满和嘲讽。

第二节:

  • 诗句释义: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 译文: 有志之人一旦得到机会就能名扬四海,但如果失去机遇就会成为不成器的人。
  • 注释: “男儿得路”指有抱负的男子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荣名”是指声名和荣耀;“不调”在这里指不得志或者没有成就。
  • 赏析: 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认为只有当一个人遇到合适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华。

第三节:

  • 诗句释义: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 译文: 古代的人们交朋友时更看重的是道义,而现代人交朋友更看重的则是利益。
  • 注释: “古人”指古代的人们;“今人”指现代的人们;“重义”强调的是道德和友情的重要性;“重利”强调的是物质利益的重要性。
  • 赏析: 此节通过对比古今人们的交友观,揭示了社会变化带来的价值观转变。

第四节:

  • 诗句释义: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 译文: 我劝诫人们要种下各种美好的希望,就像桃树李树一样广泛地种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注释: “劝人”即劝告别人;“种亦”指种植;“直须”即必须;“遍天地”指遍布整个宇宙空间。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美好愿望的期待和鼓励,希望人们能够积极追求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第五节:

  • 诗句释义: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 译文: 我只喜欢不干涉别人的事情,因为生死关头才需要有人去处理。
  • 注释: “不爱”即不喜欢;“嘱”是嘱咐的意思;“生死”指生命的存亡。
  •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个体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认为在个人生活领域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不必过多干预他人的事务。同时,也暗示了在面对生死大事时,人们需要有勇气和决断力去应对。

第六节:

  • 诗句释义: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 译文: 我也不羡慕那种富裕的生活,我也不嘲笑那些贫困潦倒的人。
  • 注释: “季伦”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富豪兼文学家王恺;“原宪”是孔子的学生,因家境贫寒而生活清苦。
  • 赏析: 这一节表明诗人对物质财富并不感兴趣,也不觉得贫穷是一件值得嘲笑的事。诗人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第七节:

  • 诗句释义: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 译文: 拥有财富和权势就容易被人认识,如果没有财富和权势则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 注释: “有财有势”意味着拥有财富和权力;“相识”指被人认识或结交;“同路人”指普通路上的行人。
  • 赏析: 这一节指出了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金钱和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八节:

  • 诗句释义: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 译文: 我知道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因此我选择向东溪中躺卧,享受那片白云。
  • 注释: “因知”即因此知道;“世事”指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如此”意味着都是如此这般;“东溪”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卧白云”形容诗人在东溪中躺下,享受自然的美景。
  • 赏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通过隐逸的方式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