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富教化,元后得贤相。
冰心镜衰古,霜议清遐障。
幽埋尽洸洗,滞旅免流浪。
唯馀鲁山名,未获旌廉让。
二三贞苦士,刷视耸危望。
发秋青山夜,目断丹阙亮。
诱类幸从兹,嘉招固非妄。
小生奏狂狷,感惕增万状。

注释:

  1. 吊元鲁山:对元鲁山的哀悼。元鲁山,人名。
  2. 当今富教化:当今社会富裕,有好的教育环境。
  3. 元后得贤相:元代皇帝得到了贤明的宰相。
  4. 冰心镜衰古:像冰一样清澈的心镜映照出历史的沧桑。
  5. 霜议清遐障:如霜般清晰的议论清除了遥远的障碍。
  6. 幽埋尽洸洗:深埋在地下的污秽被彻底清洗。
  7. 滞旅免流浪:旅途中的困顿得以免除,不再流浪。
  8. 唯馀鲁山名,未获旌廉让:只有鲁山的名字流传下来,却没有得到表彰的廉洁。
  9. 二三贞苦士:那些忠诚而坚忍不拔的苦士。
  10. 刷视耸危望:审视着高处的危险。
  11. 发秋青山夜,目断丹阙亮:秋天的夜晚,望着青山,心中却无法看到明亮的宫殿。
  12. 诱类幸从兹:希望从此可以诱导同类。
  13. 嘉招固非妄:美好的策略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14. 小生奏狂狷,感惕增万状:我上疏直言,内心感到恐惧和不安。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通过描绘诗人对元鲁山的悼念之情及其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正直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内心的忧虑和恐惧。

诗人以“吊元鲁山”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元鲁山的哀思。然后,诗人描述了元鲁山所处的时代背景,指出当今社会已经富裕且有好的教育环境,而元鲁山却因为政治腐败而遭受迫害。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元鲁山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元鲁山的形象,他如同冰一般清澈,能够清晰地反映历史沧桑;他的议论如同霜一般明亮,能够清除远处的障碍。这两句既赞美了元鲁山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元鲁山的敬仰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元鲁山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于清廉正直的追求。元鲁山虽然因为政治原因遭受打击,但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诗人通过元鲁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精神的认可和推崇。同时,诗人也在诗句中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直言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这种担忧既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理想追求的一种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元鲁山的悼念之情及其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正直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内心的忧虑和恐惧。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