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常恐宝镜破,明月难再圆。
文字未改素,声容忽归玄。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旧馆有遗琴,清风那复传。

【诗句注释】

  1. 哲人卧病日:哲人,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卧病,卧床不起。
  2. 贱子泣玉年:贱子,谦称自己;泣玉,比喻泪水如同美玉般珍贵。
  3. 常恐宝镜破:宝镜,比喻贵重的镜子;破,破碎。
  4. 明月难再圆:明月,这里借指月亮;难再圆,比喻美好的东西难以再次出现。
  5. 文字未改素:文字,指诗歌等文学作品;改素,保持原来的质朴。
  6. 声容忽归玄:声容,指声音和容貌;归玄,回归道家的自然状态。
  7. 始知知音稀:知音,指理解自己心意的人;稀,稀少。
  8. 千载一绝弦:千载,一千年的时间;绝弦,停止弹奏琴弦。
  9. 旧馆有遗琴,清风那复传:旧馆,指曾经存放琴的地方;清风,比喻音乐的清新自然;那复传,不再被传唱。
    【译文】
    诗人的朋友因生病卧床不起,诗人则在哭泣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他担心宝贵的镜子破碎了,美好的月光难以再现。诗歌的文字始终保持着原始的质朴,但美妙的声音和容貌却已经消逝。诗人开始明白知音是多么稀少,只有千年一次的美好才值得珍惜。曾经有人将琴存放在旧馆,如今那里已不再有风传琴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慰问信,表达了对朋友生病卧床期间自己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哭秘书包大监”为引子,通过回忆过去与朋友之间的交往,表达了深深的怀念。
    首句“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和朋友的身份——一位因病卧床的智者(哲人)。诗人作为一位年轻人,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只能像哭泣的玉一样默默无闻地度过少年时光。
    第二句“常恐宝镜破,明月难再圆”,运用了典故。宝镜,象征着珍贵的友谊;明月,代表着美好的时光。诗人担心珍贵的友情如同破碎的镜子无法修复,而美好的日子也难以重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失去友情的深深哀伤。
    第三句“文字未改素,声容忽归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真正的友情不应该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即使失去了声音和容貌,它的本质仍然能够保持不变。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真挚感情的坚持和追求。
    第四句“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则直接点明了主题——知音难寻,难得一见。诗人深知知音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知音并不多见,一旦错过,就难以再得。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清风那复传,旧馆有遗琴”,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旧馆,代表着曾经的岁月和记忆;遗琴,则是指曾经存放在那里的琴。这里的“清风”既指的是音乐的清新自然,也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诗人用“那复传”来表达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友情的描绘和对时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