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
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
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
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注释】

杂曲:古代歌曲的一种,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名称。歌辞:诗篇。薄命:命运不好。

不惜十指弦:比喻用尽心力弹奏。

为君千万弹:为君主而演奏无数遍。

新声:新的曲调。

故声残:旧曲调被破坏。

弃置今日悲:今天把琴抛弃,心中充满悲伤。

即是昨日欢:这也是一种欢乐。

将新变故易:将新的改变旧的。

持故为新难:坚持旧的很难变成新的。

青山有蘼芜:山中有很多蘼芜草。

空令后代人:使后世的人们。

采掇幽思攒:采摘、搜集这些幽怨的思想。

【赏析】

此诗是一首乐府诗。全篇写一位女子为情郎弹琴,弹了一曲又一曲,却总得不到满足,最后只能把琴丢在山中,让后人采摘、采集这些幽怨的思想。这是一篇描写琴声的佳作。它通过琴声与琴主之间的情感交流,揭示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诗中的“琴”是艺术象征,也是爱情的象征。诗人以琴声来比喻女子的感情,借琴声的变化反映了她内心的苦闷。

开头四句,描绘女子为情郎弹琴的情境。“不惜十指弦”,形容弹奏时手指灵活、有力,可见女子弹得十分卖力气。“为君千万弹”,说明她为了心爱的人,弹了不知多少遍。“常恐新声至”,担心新的曲子会代替旧的曲子。这里,“新声”是音乐的新变化,而“旧声”则代表旧的情感和回忆。“坐使故声残”意思是说,因为总是担心新声会取代旧声,所以旧声逐渐被破坏,以至于无法复原。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将“新声”和“旧声”对比,突出了女子对旧情的眷恋和对新声的担忧。

接着八句写女子弹到伤心处的情景。“弃置今日悲”,“弃置”一词,表示女子因琴声而感到悲哀,甚至想要放弃弹奏。“即是昨日欢”,表明这种悲伤并非一时之过,而是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意思是说,想要保留旧日的音调和情感变得简单,但想要将这些保留下来再创作出新的作品,却是非常困难的。这里的“新”和“旧”、“变”与“持”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六句写琴女将琴丢在山中的情景。“青山有蘼芜”,意味着山中有茂盛的草木,这些草木象征着岁月流逝,也暗示了女子心中的愁绪。“泪叶长不干”,意味着即使眼泪滴干了,那些思念之情仍然难以忘怀。“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表达了女子希望后人能够理解她的苦衷,并从中汲取力量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展现了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她的琴声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爱情的信念。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兴、对仗等,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美感。同时,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艺术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