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全诗如下:
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
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译文:
白羽三千人驻扎在河源地区,萧瑟地万里行军。
走出关隘,深藏于汉垒之中,带月破敌蕃营。
草丛中弥漫着蔓草的气息,悲笳的声音破碎如叶。
想前往王母娘娘的宫殿,却因为路途遥远而驻足高高的军旗之下。
注释:
- 河源:指黄河源头,也泛指边远之地。
- 萧萧:形容马行走时尘土飞扬的样子。
- 蕃营:这里指的是吐蕃的军营。
- 蔓草:长满杂草的草地。
- 悲笳:指悲伤的笛声。
- 王母:神话中的女神,又称“西王母”,传说居住在昆仑山。
- 旌:古代一种标志军队的旗帜,也用来表示官职或荣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军事行动结束后写给袁将军的赠诗。诗中描绘了出征前的壮阔场景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首句“白羽三千驻”展现了战士们雄壮的气势,他们手持三千白羽箭,准备出发征战。次句“萧萧万里行”则表达了士兵们踏上征途,万里征程的艰辛与不易。第三句“出关深汉垒”描写了士兵们走出关口,深入汉地的情形,这里的“深”字既描述了地理上的深远,也暗含了将士们内心的坚定和决心。最后两句“蔓草河原色”和“悲笳碎叶声”则是对战场环境的描绘,草木杂生、悲笳哀鸣的环境烘托出战事的残酷,同时也展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敬意和对他们未来胜利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