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
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注释】
忆:思念。长安:唐代的都城,今西安。昆池:即昆明池,在长安西南。上苑:汉宫名,故址在长安。露菊:秋天的菊花。霜梨:秋末成熟的果实。千门万户:指长安城中无数人家。砧杵(zhēnchǔ旧时妇女捣衣用具):捣衣用的短棒。
【赏析】
《忆长安》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此诗描写的是诗人重游长安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把读者引入了历史的长河。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这是诗人对当年长安繁华生活的回忆,也暗含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两句,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长安城的描绘。他想象着千家万户都在明亮的月光下捣衣,那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长安城的美丽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王之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既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与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