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恨何穷,巴云旧隐空。
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
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
赁居将罄比,乞食与僧同。
花月登临处,江山怅望中。
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
坐惜春还至,愁吟夜每终。
谷寒思变律,叶晚怯回风。
谒蔡惭王粲,怜衡冀孔融。
深恩知尚在,何处问穷通。
【注】日日:天天,每天。巴云:指巴山的云雾。栖寓:寄居。无门息转蓬:没有出路像风中飘转的蓬草一样。有道期攀桂:意谓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攀附高枝。无门息转蓬:意谓没有出路像风中飘转的蓬草一样。花月登临处:指赏花观月的地方。怅望:思念。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大家都看轻那些有病不能奔驰千里的骏马,谁会来救助那枯萎的梧桐呢?病骥:比喻无能之人。焦桐:梧桐落叶后,其根暴露在土外,故称枯树为焦桐。
【赏析】这是一首自咏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愤慨。
“日日恨何穷,巴云旧隐空。”诗人每日每时都在怨恨自己,怨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而只能像旧时隐居巴山那样空度年华。“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自己如今已成了寄居他乡的人,又常常看到北归的大雁。大雁本是一种吉祥鸟,然而在这里却与旅人一起落寞失意。
“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诗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人生的顶峰,可现在却没有机会,就像蓬草随风转,无处归宿。这两句是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心中十分郁闷。
“赁居将罄比,乞食与僧同。”诗人已经身无分文了,连租住的房屋都要卖掉了;连乞讨都和僧人一同进行。“花月登临处,江山怅望中。”诗人登上高处欣赏风景,但眼前只有一片苍茫的山河。这两句是说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但是心却如死灰一般。
“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病骥”,喻指有才德的人。诗人感叹众人都不看重有德之人,更没有人来帮助他,正如那干枯的梧桐无人问津。
“坐惜春还至,愁吟夜每终。”春天来临的时候,诗人总是感到惆怅不已,因为自己的才华还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谷寒思变律,叶晚怯回风。”“律”是指乐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时候,诗人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此时的心情非常孤独和寂寞。
“谒蔡惭王粲,怜衡冀孔融。”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王粲曾为曹操幕下参军,曹丕继位后,因忌妒他的才华而把他赶出了京城。孔融也曾有过被排挤的经历,后来在曹操手下任官被杀。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我也有类似的遭遇啊!
“深恩知尚在,何处问穷通。”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感激别人的恩情。诗人最后问道:我的身世前途究竟会如何呢?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