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八月十五夜看月

注释:

  • 亭亭千万里:形容月亮高悬,光芒万丈。亭亭,指高耸、直立的样子;千万里,夸张其距离之远。
  • 三五复秋中:指的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这个时候月亮明亮。
  • 此夕光应绝:这个夜晚的月光应该很暗淡(因为中元节期间,人们祭祀鬼魂,通常不进行户外活动,所以月光会暗)。
  • 常时思不同:平常时候思念的人或事物与此时此刻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思念的对象不在附近,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心情的变化。
  • 九霄微有露:九天之上(即天宫)微微有些露水。这里的“露”指的是星星。
  • 四海静无风:四海内外(四海)安静,没有风。这里的“风”是指自然界的风。
  • 惆怅逡巡别:依依不舍地离开。
  • 谁能看碧空:谁又能欣赏这美丽的夜空呢?“碧空”在这里指的是清澈的星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一个特定节日夜晚观月的景象。诗中的月亮高悬于天际,照亮了整个大地,而在中元节期间,由于人们通常会避免外出,使得月亮显得更加明亮和清晰。诗人通过比较“此夕光应绝”与“常时思不同”,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特殊时刻的独特感受,以及与平常不同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中还描写了天上星星点点,以及四周宁静无风的场景,进一步衬托出月亮的美丽与宁静。最后一句“谁能看碧空”表达了诗人对于能欣赏这样美景的人的渴望,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孤独夜晚的寂寞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