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宿侍御宅五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注释:在旧日的山林之中,我也曾想要去那里,但现在这里有濯缨泉。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也暗示了他曾经有过离开家乡去寻求心灵寄托的想法。濯缨泉是一处美丽的景点,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因此决定留在这里居住。
第二句:“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注释:清晨的景象中,松树枝叶茂密地覆盖着大地,秋天的月光下,景色如画。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松树作为坚韧不拔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而月光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反映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第三句:“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注释:我在散步时寻找鞋子的痕迹已经走到了尽头,坐下来后发现脚上的袜子都磨破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鞋子的痕迹代表着他行走的痕迹,反映出他已经走了很远;而袜子被磨破则意味着他已经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光。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四句:“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注释:在这个静谧的隐居之地,我毫无顾虑地接受这份俸禄。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来隐居,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他享受着这份宁静和自由,同时也得到了官府的俸禄支持,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这种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濯缨泉的隐居生活,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高尚品质的追求。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