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羸一饭师,闲院亦披衣。
应诏常翻译,修心出是非。
雪中疏磬度,林际晚风归。
蔬食常来此,人间护净稀。
【注释】
过稠:经过。稠上人院:指经行于僧院。师:和尚。披衣:穿衣。应诏:应召。翻译:翻译经文。修心:修身养性。出是非:消除心中的烦恼和杂念。雪中疏磬度:雪中传来稀疏的磬声。林际晚风归:树林里的风声,傍晚时归回寺院。蔬食:素食。人间护净稀:在世间很少见到洁净之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和尚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佛教禅宗的生活哲理:清心寡欲、修心养性、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幽深隽永,富有禅意。
第一句“清羸一饭师”,形容这位僧人生活俭朴,一顿饭就吃一天,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清”字写出了其生活的简朴,“羸”字则写出了他瘦弱的体态。
第二句“闲院亦披衣”,虽然生活在清贫之中,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对外界的纷扰毫不在意。即使是在闲暇之时,他也会披着衣服行走于寺院之中。
第三句“应诏常翻译”,表明这个僧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经常应召为皇帝翻译经文,为传播佛法做出了贡献。
第四句“修心出是非”,表达了这个僧人修身养性的高远境界。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来清除心中的杂念,才能达到心灵的清净和宁静。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概括。
第五句“雪中疏磬度”,描绘了一幅雪夜中僧人敲钟的场景,声音虽然稀疏但悠扬动听。这里的“雪中”二字点明了时间是在冬天,而“疏磬度”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在寒冷的雪夜中敲击钟声的情景。
第六句“林际晚风归”,进一步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的“林际”指的是树林的边缘,而“晚风归”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林间的风轻轻吹拂着树叶的景象。这些细节都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后一句“蔬食常来此”和“人间护净稀”,表达了僧人对佛教教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人间世界的淡泊看法。他认为素食是一种养生之道,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才是最为珍贵的。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僧人的生活哲学,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