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注释】

过:拜访

不疑上人院:拜访不疑和尚的寺院

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儒家经典通达大义,佛教经典自然精通。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竹帘幽冷,连着苍松的影子,苔藓深密,减少了覆盖的声音。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很高兴能在这相遇的日子相逢,如果失去联系恐怕就要在来世才能相见了。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觉悟的道路何处开始呢?师傅你一定要指引我前行。

【赏析】

《过不疑上人院》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常建。这首诗通过描写不疑和尚的寺院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直接提出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只有通达大义,才能精通内典。这里的“九经”指儒家的经典,“内典”则是指佛教的经典。作者认为,只有通达了儒家和佛教的大义,才能真正精通这两种宗教的经典。这是作者对宗教的理解,也是他追求的目标。

接下来三句“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这几句主要描绘了寺院的环境,通过描写竹帘、松影、苔藓等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在这里,作者似乎在表达他的心境,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心灵的安宁。而最后两句“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则是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困惑和期待。他认为,修行的道路在哪里开始呢?师傅你一定要指引我前行。这是他对于禅宗的追求和探索。

这首诗通过对不疑和尚寺院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修行之道的理解和领悟,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