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
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
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
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注释】卫尉:官名。唐代时,卫尉为正三品上阶官。少卿:官名,比卫尉稍低。唐时有“少府”、“少监”等官职,皆为九品下阶官。

池阁:即水阁。池,指池沼。阁,指楼阁。

山中语:指鸟声。因山中鸟多,所以称。

琴多谱外声:指琴声。因为琴的弦数与乐曲的音律不同,所以称。

映花相劝酒:指在花前饮酒。因为春光明媚,所以称。

入洞各题名:《晋书·王右军传》记载,王羲之在会稽(浙江绍兴)做太守时,曾与友人游兰亭,人们在溪边的石壁上题名,以记其事。后来,人们用“题字”来泛指在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题诗作画。

疏野常如此:意谓郊野之中,总是如此。言虽远离城郭,然郊野之中,仍可寻到诗人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应举不第后写的一首五律,大约创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初春。当时,杜甫在长安应试失败,回到故乡,暂住卫尉崔少府家。这首诗就是他回洛阳后,寄给卫侯崔少府的。

开头两句写春景。首句点出时间地点;次句写景物特征。“晓初晴”,说明是清晨,天气晴朗、空气新鲜。“池阁”,指卫尉崔少府家的水阁和园林中的楼阁。“山中语”,指池阁中的各种鸟鸣之声,也兼写园内的花草树木。“琴多谱外声”,是说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弹琴的声音也显得格外动听。

第三、四句写聚会。“映花相劝酒”,是说大家在花前畅饮,互相劝酒,十分热闹。“入洞各题名”,是说大家进入洞府各自题写自己的姓名。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它表明了作者与众友同游共乐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说,郊野之中,总是如此。言虽远离城郭,然而郊野之中,仍可寻到诗人的踪迹。这是对前面聚会活动的总结和概括。

这首诗写春天的景色,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