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马嘶山稍暖,人语店初明。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诗句:
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译文:
遥远的路途长达三千里,目的地在西南方向。
注释:
迢递:遥远、漫长。
南:指南方的蜀地。
去程:旅途的起点。
赏析:
这句诗通过“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描绘了杜立归蜀之旅的遥远和艰辛。诗人以空间的距离来强调旅途的漫长与不易,同时也暗示了杜立归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诗句: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译文:
杜陵的家族已经衰落,作为蜀国的客人,我不得不重新踏上旅程。
注释:
杜陵:古地名,位于陕西长安附近。这里指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的家族所在地。已尽:已经衰落。杜陵的家族在唐朝晚期逐渐没落,象征着家族的衰微。客:此处用作动词,表示作为客人的意思。重行:重新启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家族衰微而不得不离开故乡,重新开始旅途的无奈与辛酸。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族衰微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许多家族因政治腐败而衰败,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故土,踏上漫长的旅途。诗人通过这句诗抒发了自己的悲凉与感慨。
诗句: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译文:
大雪覆盖着长江,风拂过栈桥发出声响。
注释:
雪照:大雪覆盖的景象。照,照亮或映照。巴江:指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一段,即今天的长江三峡。色:颜色,这里特指雪的颜色。风:自然现象。吹:吹拂。栈阁:古代用于存储货物或行人的阁楼。这里指长江边的栈道。声:声音,风的声音。这首诗描绘了冬天长江边的景象,雪景与江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与壮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旅途中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受。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用“雪照”和“风拂”这两个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场景中。同时,“巴江色”和“栈阁声”这两个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为整个诗增添了一种节奏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冬天长江边的美丽与宁静。
诗句:
马嘶山稍暖,人语店初明。
译文:
远处传来马蹄声,渐渐传来市集的声音。
注释:
稍暖:逐渐温暖起来。马嘶:马匹奔跑时发出的嘶叫声。山:指山脉。稍暖:形容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温逐渐升高。人语:人们的交谈声。店初明:店铺开始亮起灯光,意味着市集的热闹即将开始。这两句诗描绘了旅途中的一幕景象,从马蹄声到人语声,再到店铺灯火通明,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它不仅传达了旅途中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旅途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对家的思念。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声音的描述,传达了旅途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马嘶声和人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在旅途中的情感变化和生活状态。同时,这也反映了旅途带给人们的乐趣和对家的思念。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旅途中的喜悦与忧愁。
诗句: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译文:
旅途中的心情复杂,独处时情绪难以平静。
注释:
旅梦:旅行时的梦境或感受。心多感:心里充满各种感受和想法。多感:形容内心感受很多。感:感受或感触。孤吟:独自吟咏或作诗。气不平:情绪不稳定,难以平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情感波动。旅途中的环境多变,使得诗人常常处于一种复杂的心境中,他的内心充满了各种感受和想法,这些感受又让他的情绪难以平复。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旅途中的喜悦与忧愁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理状态。他的内心充满了感受和想法,这些感受又让他的情绪难以平复。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旅途中的喜悦与忧愁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挣扎。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旅行过程中的感悟和反思,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诗句: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译文:
谁能像我那样成为探访锦官城的杰出人物?
注释:
谁为李白后:询问是否有人可以超越李白的成就和地位。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为:动词,表示希望成为某人。后:形容词,表示超越或优于前者。访锦官城:探访成都的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也是唐代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指探访成都,象征寻求更高的成就和荣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否在旅行中找到新的目标和意义的期望和思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像李白那样杰出的人物,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追求,也表明了他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