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
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
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
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
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
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
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
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
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
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
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注释】
(1)湘:湘州,今湖南省一带。
(2)“年少”二句:年少时考中科举做官的客子,现在要随军出征去江西了。
(3)“细雨”二句:细雨潇潇,暮色苍茫;轻风徐徐,江水荡漾。暮和春是时间词。
(4)浔阳:即浔阳县,今属江西。这里指江西境内的湖泊。
(5)“猿叫”二句:猿猴叫声回荡在山顶,山间溪流的潮声也似乎浸入树梢。
(6)从容:宽裕有余。暇:空闲。
(7)“佳句”二句:你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可以写作,我希望你能多写些好诗给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韩湘赴江西任上所作的赠别之作。韩湘是唐代著名道士,相传他曾与唐玄宗同游月宫,又曾得道成仙而隐于庐山。此诗首联即点出了韩湘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颔联写他的行装,颈联写他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尾联写他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的前四句写送别情景。诗人首先交待友人身份,说他年少时就考上科举做官了。接着又提到这次是随军出征到江西去了,这一句中既有祝贺之意,也有劝勉之意。因为“新”,所以用“有”字。“祖席”,是饯别的筵席。“尽”,是全部、都的意思。“祖席”就是饯别的宴会,所以“尽诗人”就是宴席上都是诗人。
后四句则写诗人送别的情景和临别赠言。诗人看到韩湘要去江西赴任,心中很是高兴,因为他很仰慕这位名士的为人,所以特地赶来为他送行。诗人说:“细雨潇潇落江晚,江边春意正芳菲。”这是对韩湘赴任途中景色的描绘。“细雨潇潇”既写出了天气的阴郁,也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江边春意正芳菲”一句则把江边的春光与友人即将赴任的心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他此行顺利的祝愿。“浔阳应足雁”一语双关,既暗示了他此行会经过长江上的浔阳江口,又含有希望他此行会有好的收获的意思。“梦泽岂无尘”则是以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前程远大的美好期望。
最后两句,诗人用典。诗人说:“猿猴叫声回荡在山顶,山间溪流的潮声也似乎浸入树梢。”这是对韩湘赴任途中所经山川风物的描写,也是诗人对其前途的祝愿。因为韩湘已经得道成仙,所以他的行程就象猿猴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跳跃一样轻松愉快,而他所经之处又是那样秀美清丽。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但遣词造句却十分精当妥贴,尤其是用典,既切合题意,又使诗意显得更加丰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