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
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
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
嫌我身腥膻,似我见戎夷。
彼此见会异,对面成别离。
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
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
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
莫以衣服别,到头不相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目为《赠卢沙弥小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
释义:害怕看到世间的种种纷扰和名利,因此削发为僧,穿上了袈裟。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释义:年纪小没有受过戒,但理解力却像老师一样高深。
赏析:诗人谦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表示愿意向有学问的人学习。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
释义:天生就有这样的慈悲心肠,吃一顿斋饭也不会感到饿。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表达出他对佛教的信仰和虔诚。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
释义:穿着麻鞋在雪地里行走,连骑马都不愿意。
赏析:诗人描绘了自己的修行生活,表现出对佛教教义的坚定信念。嫌我身腥膻,似我见戎夷。
释义:嫌弃我的肉身是腥膻之物,就像看见敌人一样。
赏析:诗人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生死、善恶的看法。彼此见会异,对面成别离。
释义:我们虽然彼此相见,却因观点不同而成为朋友。
赏析:诗人认为,虽然观点不同,但仍然可以成为朋友,这种宽容和包容的精神值得赞赏。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
释义:我所敬仰的老师是文宣王,他的教诲和诗歌都是传世之作。
赏析:诗人通过对老师的敬仰,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推崇。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
释义:只要心中充满仁义之心,自然就会展现出慈悲之情。
赏析:诗人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对于行善的重要性。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
释义:儒家和佛教的基本教义大致相同,无需分辨谁是对谁错。
赏析:诗人认为两种宗教有着共同的根本教义,不需要争论谁是谁非。莫以衣服别,到头不相知。
释义:不要因为穿着不同的衣服就相互不了解,最终都不会成为彼此的朋友。
赏析:诗人警示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的交流和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体现了贾岛作为一位禅师的人格魅力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