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风逆沉鱼唱,松疏露鹤身。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宿岳阳开元寺
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风逆沉鱼唱,松疏露鹤身。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注释:
- 竟夕:直到深夜,整夜。
- 凭:倚靠。
-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 兴叹频:频频叹息,表示感慨。
- 往来人:过路的人。
- 自老:自行衰老,指时间流逝。
- 今古:现在和过去,代指历史长河中的岁月。
- 风逆:风吹拂,此处形容声音被风吹得低沉。
- 沉鱼:传说中鱼听到歌声都会沉入水底,比喻歌声优美动听。
- 松疏:稀疏的松树。
- 露鹤身:露珠沾湿了鹤的身体,形容月光皎洁如霜。
- 无眠钟又动:睡不着觉时,听到报时的钟声又响了起来。
- 几客:几个客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岳阳开元寺过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对时光变迁的沉思。
首句“竟夕凭虚槛”,表现了诗人整晚倚栏而望的孤独和寂寥。第二句“何当兴叹频”,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感叹世事变化多端,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第三、四句“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则通过对比人来与人去、月亮古今不变的自然景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
“风逆沉鱼唱,松疏露鹤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风声和歌声,松林和露水,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最后两句“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则转折到现实生活,表达了诗人因失眠而听到报时钟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困惑的感慨。这里的“迷津”象征着人生的迷茫和困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岳阳开元寺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