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厌为霖水毁溪,床边生菌路成泥。
雨师一日三回到,栋里闲云岂得栖。
江南积雨叹
人厌为霖水毁溪,床边生菌路成泥。
雨师一日三回到,栋里闲云岂得栖。
译文:
江南的连绵大雨让人感到无奈,因为雨水泛滥,溪流变成了洪水,床边都长出了菌类,道路也变成了泥泞。雨神一天之内三次降临,房屋的正梁上,闲散的云朵又怎能停留。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江南地区连续不断的降雨现象,反映了人们对这种极端天气的不满和担忧。首句“人厌为霖水毁溪”,直接表达了人们对于持续降雨导致溪流泛滥、家园被毁的不满情绪。接下来,“床边生菌路成泥”进一步描绘了由于长时间阴雨天气,路边长满了菌类,道路也被泥泞覆盖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
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上,而是通过“雨师一日三回到”这一设想,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神灵联系起来,赋予了雨水以人格化的特征,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而“栋里闲云岂得栖”一句则揭示了在这种恶劣天气条件下,天空中的云朵也无法自由飞翔,进一步加剧了诗中压抑、困顿的气氛。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连续下雨景象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深切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