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只为灵泉留。

诗句解读及译文

第一句

  • 诗句: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
  • 译文:寺庙旁边有泉水,它在山上潺潺流动。声音如金似玉,回荡在山谷之间。
  • 注释:“锵金”形容水声清脆悦耳,如同金器碰撞发出的声响;“鸣玉”则形容水流的细腻与柔和,宛如玉石被轻抚发出的声音。

第二句

  • 诗句: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 译文:泉水像镜子一样清澈,映照着寺庙内部;又像是在岩石中轻轻摇曳,将花香带到人间。
  • 注释:这里通过拟人手法,将泉水比作能映照景物的明镜,同时也形象地描述了泉水如何将美景传递到外界。

第三句

  • 诗句: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 译文:春天的气息已经从土壤中散发出来,蜿蜒的小径深处生长着茂盛的苔藓。
  • 注释:这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描述土壤和苔藓的生长,传达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句

  • 诗句: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 译文:石头路上回荡着回声,山中的和尚每天都要洗漱。
  • 注释:这里的“石磴”指的是山路旁的台阶,而“盥漱”则是指清洁身体的动作。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

第五句

  • 诗句: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
  • 译文:山中的和尚虽然年岁增长,但松树却依旧郁郁葱葱。流水潺潺,没有四季之分。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流转的永恒之美,即使岁月流逝,自然的生命力依然旺盛。

第六句

  • 诗句: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 译文:任由人们随意挖掘,或者引导水流,但山中的人们似乎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使是人为的干预或改造,也不会改变山中自然生态的本质。

第七句

  • 诗句: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
  • 译文:山中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它依傍着佛教的圣地,那里的景象如同仙境一般美丽动人。
  • 注释:“明灭”形容光影的变化,使得景色更加迷人;“玲珑”则形容事物精致而美好。

第八句

  • 诗句: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 译文:这景色如同太室山那样雄伟壮观,其美丽不亚于天台山的三井景观。
  • 注释:“太室”和“天台”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峰或名胜区,分别位于河南和浙江。这里的比较是为了赞美无锡惠山寺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美丽。

第九句

  • 诗句: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 译文:我来到此地的时间尚短,还没有厌倦官场的生活就已经开始怀念以前的朋友和游历之地了。
  • 注释:“结绶”是指官员上任时佩戴的印绶,这里用来代指开始担任官职。

第十句

  • 诗句: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只为灵泉留。
  • 译文:我又犹豫不前,迟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我的心中始终牵挂着这个灵动的泉水。
  • 注释:“迟回”表示迟疑、徘徊的样子;“留”则意味着牵挂、留恋。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美景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无锡惠山寺附近泉水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画卷。从泉水流淌的声音描写到泉水映照寺内的景象,再到山中和尚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贯穿于整个作品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