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注释】

山下泉,水名。在山西晋城。此诗写于作者任山西蒲州(今永济)县令时。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形容清泉流动,仿佛带着山光,倒映在树林的树影子里,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指泉水从石头上流过发出的声音(喧),与自己回忆中的山中宁静的景象(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第二首。全诗以“山居”为描写的中心,把深山秋季傍晚时分幽静而优美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

“山居秋暝”是说作者居住在深山之中,傍晚时分去观赏秋景,所以诗题一开头就交代了作者的活动地点和时间。“暝”就是黄昏的意思,点出时间是在日落之后;“山居”则表明诗人的居处。这是写眼前景。“雨中山果落”,“明月松间照”,两句诗描绘了雨后山中月夜的幽静景色,但这种幽静是孤独者的感受,也就是作者的感受。“有人独憔悴,”句中的“人”,是指寂寞、冷清的人,也就是诗人自指。这一句承前启后,承接上面所写的景致,引出诗人的感情。“云无心而出岫”,意思是说游子像云彩那样无心出山,而归隐山林;“鸟倦飞而知还”,是说鸟儿因为疲劳而知道归巢休息,而诗人却仍然不知归返。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两句诗是说渔翁晚上傍着西山住宿,早晨打来清澈的湘江水烧竹筒取暖做饭。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傍”字,写出了渔人居住的方便之处,也写出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羡慕。

最后四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说春天的美景可以尽情享受,而作为贵族子弟的王孙也可以留下。王孙即贵族子弟,这里泛指有才德的人,也就是那些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人。他们可以像作者一样,在山水之间享受自然之美,不必急于求仕,也不必留恋功名。这四句诗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进一步概括。“随意”、“自可”二字,更是流露出一种悠然物外的意兴和对仕途的不屑一顾。

这首诗是王维借山水寄慨言志之作。它既刻画出深山秋夜的美景,又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他蔑视权贵、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